会员单位名录

论石头造纸的利与弊
滑石粉仍将占据造纸填料主导地位
全球矿业面临的十大焦点问题

会员登录

专家论坛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问题与对策研究

分类:
专家论坛
发布时间:
2018/07/23 09:23
  陈从喜  张新安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资源及其产品的状态。矿产资源的争夺是战争的根源。资源安全是国家战争的重要导火索。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获得和控制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能源和矿产)的战争,一直是国际紧张和武装冲突的根源。如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以及俄罗斯的车臣战争等,都与控制石油资源有关。跨国公司通过市场争夺全球矿产资源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使得资源安全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
  1、矿产资源安全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1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严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人均石油、煤炭、钢、铜、铝和水泥的消费量从1990年的0.10t/人、0.9t/人、36.59kg/人、0.63kg/人、0.73kg/人、175kg/人、17t/人、 0.98t/人、 111kg/人、 3.8kg/人、1.42kg/人、467kg/人。中国矿产资源始终保持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地位。目前,中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有探明储量的156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地18000多处,发现20多万处矿床、矿点,全部矿产累计探明潜在价值140万亿元以上,中国目前以成为世界矿业大国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2020年基本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还会高速增长。
  (2)我国某些关键矿产资源的供应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本文根据近15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矿产品消耗关系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并考虑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科技进步对矿产品消耗可能的影响,综合分析各方面资料,对未来10年我国重要矿产品需求量做出估计。到2010年,能源需求总量18.67亿t标煤。原国家计委能源所预测的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则石油需求量为3.36亿t,煤炭14.40亿t,天然气1319.25亿立方米。钢2.53亿t、锰矿石775万t、铬铁矿290万t、 铜338万t、铝959万t、铅88万t、锌190万t、硫铁矿(标矿)2590t、磷矿石3810万t和钾盐(KCI)1214万t。应当指出,上述估计结果是基于过去15年的统计数据测算的。如果工业化进程改变,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科技进步的作用应充分考虑,发挥得好,可降低消费量,反之则会增大。
  到2010年时,我国多数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短缺矿产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石油、铁矿石、铜、铝和钾盐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0%-54%、55%、75%、63%和83%。而多数优势矿产由于勘察不足,其优势正在减弱,可利用储量难以保障2010年消费需求,如钨、锡、锑、英石、重晶石、高岭土等,其可利用储量对2010年需求的保证程度分别仅为45%、43%、49%、28%、33%、78%、。
  (3)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对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造成威胁。
  矿产资源问题历史上一直是国际争端的根源之一。为了获取和控制矿产资源,国家关系中的一切政治手段,包括和平外交、经济和军事援助、经济制裁、物力威胁,甚至战争手段都被施展出来。如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在国际海底矿产资源问题上,均表现明显。
  战略性关键矿产供应的不稳定,造成了经济、社会的大动荡。在世界石油供应史上,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的供应中断事件,如两伊战争爆发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对石油进口依赖程度高的国家,产生了强烈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经济社会的打动荡。
  目前国际上存在潜在冲突的热点地区,如里海、海湾冲突,许多都与矿产资源密切相关。
  当前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大国加紧争夺全球矿产资源。美国燃料矿产中的煤炭国内生产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可出口,石油进口依赖程度约50%,但美国所有需要进口的石油,全部是由自己的跨国石油公司在海外采来的。日本对全球矿产资源的争夺也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虽然日本本国几乎没有矿产,但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其大多数矿产品的需求量却均居世界前几位。如石油位居第2(第1是美国)铜、铅、锌、铝、镍这些主要金属日本需求量占全球的比例分别为12.7% 、7.9% 、l2% 、l3.1% 和19.8%。西欧各国也不例外。以英国为例,英国传统上非常重视矿产资源及对全球矿产资源的控制和影响。除石油外,目前英国国内矿业已开始走下坡路,到2000年已经没有一处金属矿活动发生。在利用海外资源方面,英国主要是靠两家大型的跨国矿业公司来实现利用海外资源的目的。一家是固体矿产方面的RTZ公司,一家是经营油气的BP-Amoco公司。其中RTZ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固体矿产公司(按营业额),其所控制的全球矿产储量和矿产产量,相当于一个相当规模的矿产资源大国的储量和产量,BP-Amoco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石油跨国公司(按所控制的储量)。
  1.2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面临的问题
  (l)国内矿产资源供应不足
  多年地质勘查工作已证实,若干种矿产资源的国内潜力不大,找矿前景黯淡,如:富铁矿石,富锰矿石,铬铁矿,钾盐等;多年地质勘查工作还证实,若干种矿产资源虽然尚有一定潜力,有一定找矿前景,但是,勘查成本与开采成本明显高于国外,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如:铜、石油、饵盐等。近期地勘工作大幅度削减,开采量连续大于新增储量,使保有储量持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内矿产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力度下降,国内供应不足。
  (2)矿产资源企业“走出去”力度不够
  我国资源开发“走出去”,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难度大,步履维艰。首先,油气“走出去” 已占有一席之地并有望打破旧有格局。当前海外石油份额储量已达4.46亿t 以上,几乎相当于我国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的15%,将使我国石油储量的保障年限增加3年。然而,我国海外石油份额仍嫌过小。
  其次,固体矿产“走出去”虽步履维艰,但已开始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国内一些行业根据中央提出的“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战略方针,先后在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周边地区的20多个国家进行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在50多个国家进行过洽谈和寻找矿业项目活动,涉及到金、铜、铁、钾盐、铝土矿、铬铁矿、钻、金刚石、铀矿等多种我国资源不足的矿产。规模小、分散、难度大,是固体矿产“走出去”的显著特点。然而,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项目是符合我国长期资源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的。这些项目一旦落实并投产,将会对我国资源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3)未建立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缺乏短期应急能力
  矿产资源战略储备是应对战略和关键矿产突发供应中断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其中,矿产品战略储备是保障供应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矿产资源基地战略储备是保障供应安全的第二道防线,它们与“走出去”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这个国家中长期的大战略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起我国全球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体系。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其充分可靠的战略矿产储备,缺乏短期应急应变能力,这对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4)进口受制于人,运输线受制于人,价格受制于人
  我国矿产品进口受制于人。如全球71%以上的铜产量控制在西半球,我国周边国家的一些铜矿山主要也由西方公司控制。我国矿产品进口的运输线受制于人。拥挤的马六甲海峡就是一个例子。再如,近期中俄石油管线的谈判,受到了日本、美国的多方打压。我国矿产品进口的价格受制于人。如我国采购铁矿石的长期合同价格,多数情况下也比其他市场(如日本市场和欧洲市场)的进口长期价格高5%——l0%。
  (5)受西方某些国家“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更增加了我国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的难度。
  2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目标任务
  制定我国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节约消费,提高效率;权衡优势,分类实施;多元供给,规避风险。努力保障中国的矿产资源安全。
  中国的矿产资源安全战略,从总体上讲,必须提高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能力、提高我国矿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全球矿产资源市场上的影响控制力,经济、稳定、安全地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防止矿产资源供应短缺、防止外国对全球资源的垄断、防止国有资源效益流失,以保障矿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并对维护国家经济战略安全、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支持。
  中国的矿产资源安全战略总体目标体现在:一是要求在矿产资源的持续供给、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减低环境代价的前提下,充分满足经济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二是用40 年时间,即在中国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的十年后,达到矿产资源消耗速率“零增长”(指动态地达到矿产资源的消耗常量)。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看,中国的矿产资源安全总体目标表现在:一是通过资源的不断接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实现资源在经济空间的优化配置;三是实现资源对发展的有效性(即它的开发利用价值)。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的矿产安全总体目标是尽快建立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是降低突发性事件和国际市场价格剧烈被动造成的对我国资源安全的影响;二是改善我国矿产供应的脆弱性;三是实行有限矿产储备。从全球看,中国的矿产资源安全还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谋取稳定的矿产资源供应;二是正确认识中国在矿产资源全球配置中的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中国的全球资源供给体系。
  近期内,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目标是保障我国“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满足近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要,并以较低代价应对国内外的资源供应中断。
  中期内,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目标是保障我国未来20年(至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资源需求,不断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国际竞争能力。
  远期内,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目标是保障未来50年(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
  3 保障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对策
  (l)树立资源安全观,将资源安全理念纳入国家安全系统统筹考虑。
  资源安全是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树立科学、理性的资源安全观对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树立资源安全系统观。资源供给是一个开放系统,受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坚持资源安全系统观,正确处理资源供给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保障资源供给安全。
  树立资源安全发展观。一方面,资源的有限性具有相对性,由于人的认识的无限性,以及技术进步的无限性,人类对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从可持续发展出发,过去单纯靠资源供给的思维方式变为开发与节约并重,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
  树立资源安全求实观。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矿产资源状况、矿产资源安全面临的形势与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才能制定正确的中国矿产资据安全战略。
  (2)确立并实施系统的国家资源安全政策和法规体系
  确立系统的国家资源安全政策体系,尤其是计划、财政、税收和金融、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修改《矿产资源法》的相关条款。在《矿产资源法》中建立“资源安全” 的理念,确立资源安全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中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在《矿产资源法》中建立“战略矿产”、“ 关键矿产”、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概念,在《矿产资源法》中建立矿产资源安全基金的概念,制定“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管理条例”。
  (3)实施有利于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适应矿业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及其特殊性,调整与完善矿业税费制度。减轻矿产资源企业负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多元化投资格局。充分发挥国家投入的基础性、带动性作用。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利用外资。建立旨在降低资源开发“走出去” 前期风险的海外地质调查和风险勘查支持系统。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国外资源风险勘查资金。
  (4)制定并实施我国海外地质调查援助计划,大力开展资源外交
  建立旨在为资源开发“走出去”铺路搭桥的资源外交服务系统,为资源开发“走出去” 提供联络和服务。借鉴国际经验,制定并实施我国海外地质调查援助计划,开展海外地质调查。在国家外交战略中进一步明确和突出矿产资源的地位,主动地、有目的围绕着矿产资源开展外交工作。在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过程中,从资源角度维护国家利益。我驻外机构加大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力度,积极提供驻在国矿产资源、投资政策和有关法规信息,帮助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渠道。
  (5)实行科技创新,扩大长期的资源基础,确保资源安全
  提高技术进步对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的贡献率。科技创新的重点和关键领域应该包括:开拓找矿新领域。寻找新的矿物原料(新的矿种、新的矿床类型)。开拓新的找矿地区(老矿区周围及深部,陆上新区,海洋)。在我国东、中部找矿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加强深度找矿,为中、东部地区提供大量的接替矿产资源。我国的西北、西南地区有较好的成矿条件,采用物化探、遥感等技术,开拓新的找矿远景区。寻找和开发海洋矿产资源。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难利用资源开发。注重开发传统矿产的非传统应用。在此基础上,尽快制订并实施我国非传统矿产开发利用战略,并在经济政策等方面向非传统矿产的开发利用倾斜。
  (6)培育具国际竞争力的矿业集团公司
  应利用加人WTO 的契机,促使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从根本上转变,打造矿业“航母”,变矿产资源大国为矿产资源强国,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做大做强是提高竞争力的重大策略和目标,为此,应力争在国有矿业经济战略性重组上有实质性突破,发挥优势企业龙头作用,努力实现规模经营,对主业突出,资源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  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完善的大型、特大型矿产资源产业集团。
  建立旨在提高资源开发“走出去”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培育系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是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重要条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破行业、地区行政界限,以地域关联、产业关联为基础,以资产联结为纽带,在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下,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矿业企业集团。
  优化有利于“矿业航母” 成长的政策环境。采取优惠措施,鼓励我企业将在境外开发矿产资源所取得的我国国内急需的份额矿产品销回国内。
  (7)建立矿产资略战略储备
关键词:
1 2 3 4 5